本創人文
回緬歲月一甲子--坑口風物志
編著:葉德平
類別:香港史
出版年份: 20180315
國際標準書號:9789887866756
系列名稱:本創人文01
頁數:256
定價:港幣98元 新臺幣350元
書籍簡介:
本書編寫成多個坑口鄉村歷史專題,其中包括了將軍澳新城市發展中坑口鄉村所作的貢獻,以及探討昔日坑口鄉民的生活面貌及傳統風俗。
坑口鄉事委員會主席
成漢強 BBS, MH
將軍澳村為該區最早創立之聚落,早於明代中葉之地圖上已有記載。
蕭國健教授
「坑口」一名,源自孟公屋村附近一條水坑。該水坑直通大海,而「坑口」位處於水坑的出口,故以之命名。開埠初期,坑口居民仍以務農、捕魚為主。後來因為地利因素,坑口逐漸出現各種工、商業運作,而其中最為人熟悉的,必定是「坑口墟」。時至今日,坑口墟也隨着社區變遷而消失,坑口的發展也越趨多元化。
作者簡介:
葉德平,香港中文大學學士、碩士,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,專研中國古典文學與文獻。現任職講師,為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,業餘於《香港商報》、《教協報》等報刊,撰寫歷史文化專欄。近年,致力於香港歷史、鄉土文化,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推廣工作,論文與講座不絕,又負責多個研究計劃,並著有《圍城苦戰──保衛香港十八天》(合著)、《戰鬥在香港──抗日老兵的口述故事》(合著)、《古樹發奇香──消失中的香港客家非遺》(合著)等專書。
翁靈文訪談集
作者:翁靈文
類別:現代文學、訪談集
出版年份: 20181030
國際標準書號:9789887866886
系列名稱:本創人文02
頁數:256
定價:港幣138元,新臺幣500元
書籍簡介:
饒宗頤、金庸、胡金銓、李翰祥、林真、劉以鬯、林年同、許定銘、黃俊東......
一篇又一篇資料翔實的訪談,呈現一個時代讀書人的面貌。
内容圍繞書房的珍寶,直達愛書文化人的心靈殿堂。
作者簡介:
翁靈文,祖籍江蘇常熟。
戰前赴港,初執教於培英中學,後擔任大地影業公司電影《孤島天堂》及《白雲故鄉》副導演工作。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返回內地,投身抗日救國劇團,身兼編、導、演多職,輾轉於雲貴川廣泛開展抗日宣傳。
1947年應大中華電影公司朱旭華先生之邀赴港,負責宣傳部工作。同年加盟永華電影公司,負責創業版電影《國魂》、《清宮秘史》宣傳工作。
50年代中期,轉投中國聯合影業公司,負責宣傳部工作。
50年代後期至80年代,先後於邵氏兄弟公司和《電影圈》、《香港影畫》、《讀者文摘》等雜誌,負責宣傳及編輯工作。
1981年初,任職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公關部高級公關主任,1991年改任公司顧問直至2002年退休。同年8月病故,享年89歲。
保家不必衛國
作者:謝淏嵐
類別:香港史、歷史專題
出版年份: 20181205
國際標準書號:9789887866879
系列名稱:本創人文03
頁數:192
定價:港幣88元,新臺幣310元
書籍簡介:
香港的歷史源遠流長,早在六千年前就有人類活動,文字紀錄也在一千年前便已出現,但被提及談論的,卻往往只有最晚近的百餘年英治時代。英國人來到之前的香港到底是什麼樣的地方?除了「不止小漁村」外,我們還知道多少?顯然在建構「香港史」的過程中,也不可能忽略1840以前,被稱為「前代史」的部分。從這本書的角度看,香港在十八、九世紀的這一段歷史,我認為很像中國的「戰國時代」。
這本書,講的是英治以前的香港,最少人談及的部分。不講盆菜,不講拜山,也不講婚嫁習俗和宗教傳統,而改談鄉約、械鬥、戰爭、盜寇、村際地緣政治。除了新界的鄉村,還要涉獵海盜、商業警衛隊、殖民體制下的團防局等,希望可以提供閱讀香港的一個新角度。
作者簡介:
謝淏嵐
畢業於聖保羅書院(2014)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(2018),將赴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繼續學習歷史。研究興趣主要為香港戰前社會、軍事及前代史。曾撰寫數篇香港史文章,刊於香港輔仁媒體、香港01、臺灣「故事」網站及澳門期刊《僑》。目前正在學習東南亞及澳門歷史,以及進行關於1887年中國越界執法,在深水埗綁架香港居民案件的研究。